



一碗米饭的味道,是汗水浇灌出的甘甜滋味,每一粒米饭看上去都是那么的洁白如雪、晶莹剔透。在被热气腾腾地端上餐桌之前,它们都经历过什么?为了探究一粒米的奥秘,11月13日,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全校师生来到城北粮库、美丽乡村东南村,开展“探寻有生命的粮食”社会实践活动。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靠的就是以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上午,同学们来到了城北粮库——常州最大的粮食储备基地,参观了城北粮库的文化馆、粮库、码头、加工厂等地。 在常州粮食文化馆中,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常州粮食的种植、运输、储存和加工的知识,大大增长了大家的见识。同学们纷纷感叹:小小的一粒米从种子到成为大家饭桌上的米饭,经历了多么复杂的过程,包含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一间高大坚固的粮仓可以储存2700吨稻谷,城北粮库共有51个粮仓,常年储存着15万吨的稻谷和小麦。同学们来到其中一座粮仓跟前,爬上6米多高的外楼梯,映入眼帘的满是金灿灿的稻谷。大米加工厂里,现代化的设备带给同学们一种工业机械的美感。整齐的流水线、忙碌的员工,一堆堆的稻子经过若干道工序后,变成了一袋袋洁白的大米,让同学感受到科技进步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改变。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沉甸甸的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下午,同学们来到了美丽乡村——东南村。平坦笔直的水泥路,满目天蓝水清草绿,微风吹动稻田一浪接着一浪,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有机稻穗的香气,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有机稻的生长和收割,了解绿色水稻、无公害水稻和生态水稻的区别。大家来到田间地头,认识美丽乡村,了解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民居村落的“爷爷家的老瓦”、“小农夫的院子”、“东东南南的花园”等乡村景观极具地方特色;来到蔬菜种植基地,了解小菜园的种植技术,现在该种什么菜,怎样种比较合理,同学们纷纷向技术人员请教,回校后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欢乐农场。 快乐的一天结束了,大家在返程时都感到收获颇丰。同学们了解了粮食的种植、储备和加工知识,亲近了大自然,饱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更加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卜留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