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真是蓝的吗?人们随手扔掉的垃圾都去哪里了?2012年的地球与1972年的地球有什么不同?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启动垃圾分类工程,并在22日下午开启垃圾分类第一课。 22日下午,中吴实验学校邀请国家环保部第一批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研究生导师薛银刚博士给全体师生上了垃圾分类的第一课。 当天,薛博士从垃圾的去向、垃圾的危害、处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一上课,薛博士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心里的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同学们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地球上美丽的景象,“蓝色,因为湛蓝清澈的天空!”“绿色,一望无际的青青草地!”……“同学们,现在的地球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确定是蓝的吗?”薛博士展示出如今地球各处面貌的图片,同学们瞪大了双眼、张着大嘴、紧锁眉头,呆呆地看着这满目苍夷。地球怎么变成了一个垃圾场?这些垃圾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的人们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据了解,上海每天的生活垃圾有2.7万吨,每两周就可以堆成一座金茂大厦。垃圾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而且会污染大气和水资源,如果处理不当,将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城市的面容面貌、地球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分类收集,将能通过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返还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不仅保护环境,还能变废为宝,让地球获得新生。 薛博士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互动提问的形式,把生硬的垃圾分类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第一课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要在学校垃圾分类工作中一试身手,还有同学表示,要把这堂课带回家,让自己的爸爸妈妈们一起来保护地球。(刘欣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