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张而又忙碌的学期工作暂时落下了帷幕,然而中吴实验学校的全体教师仍在学习的道路上思考、收获、前行着…… 关键词:团体 一群人在一起,是团体,还是群体?在工作中,是忙碌,还是盲目?怎样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困扰? 1月15日下午,中吴实验学校邀请到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朱珏老师,为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一次愉快而又充满活力的团体辅导。团辅一开始,朱珏老师就让老师们根据出生年月排成一排,随后按照出生月份将老师们分为了春、夏、秋、冬四个小组。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再也没有“校长”、“主任”,取而代之的,是“佩佩”、“远远”、“云云”——大家从了解各组员的乳名开始,到从他人眼中看自己,再到小组合作,“猜猜我是谁”……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老师之间以及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最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大家围在一起,互相按肩捶背,互相加油鼓励,“2019辛苦了,2020继续加油!” 在欢声笑语中,在鼓舞激励中,在充满温暖的眼眸中,大家看到了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键词:转型 200年前,世界上有了第一所特教学校;100年前,中国有了自己的特教学校;今天,我们又开始呼吁“回归主流”、“融合教育”。那么,100年后,特教学校还会不会存在? 1月16日上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李拉教授为中吴实验的老师们做了以《当代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转型》为主题的讲座。当代特殊教育学校正在发生着急剧变革。李拉教授围绕“为什么会有这种变革?这种变革意味着什么?这种变革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作为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教育教师如何应对这种变革?”这四个问题出发,与在座的老师们展开深入讨论。李拉教授从国际背景、国家政策、实践发展三个方面,说明了转型是当代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的时代命题。接着,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向资源中心转型将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最后,李拉教授建议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要为学校与专业转型做好理念知识与技能上的储备。 李拉教授的讲座,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又有实践层面的斟酌推敲,老师们收获颇多,更加意识到加强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急迫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跨界 特教老师的转型,离不开各种医学知识技能。而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医教结合”“跨界发展”也已成为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种思潮。 1月17日上午,常州市儿童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吴婷、发育行为科副主任医师沈惠娟分别以《儿童常见惊厥的诊断与急救》,《孤独症孩子的康复干预》为主题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吴主任用直白的语言和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为大家生动的讲解了儿童惊厥,尤其是癫痫发生的原因、常见症状以及急救与预防,让老师们都学在其中,融在其中,更学习到了非常实用的急救技能。随后沈主任围绕孤独症的诊断鉴别、常见症状、干预措施三方面对在场的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两场讲座干货满满,让参与学习的老师知道了很多实用的“冷知识”。大家知道了,并非所有癫痫都会抽搐,有的会以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呕吐、发呆、痴笑等。更知道了当癫痫发作时,按人中、强行摆动儿童身体、拍打儿童等都是不可取的方法,有时候“让孩子安静的抽一会儿”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当抽搐时间超出五分钟时应拨打120。在讨论中,老师们与两位专家产生了强烈共鸣,同时更加坚定了医教结合的步伐。 校本培训时间虽只有短暂的两天,但老师们受益匪浅。相信中吴实验的老师们,在新学期里会用学者的理性、实干家的热情,潜心研究、实践创新,不断开创特殊教育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于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