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以及国家、省、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文件精神,构建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常州市融合教育工作进程,11月26日下午,我市在勤业中学召开融合教育推进大会。 大会以“一个都不能少”为主题。会上,市教育局局长杭永宝指出:“办好特殊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和新任务。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办好特殊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这些年,常州特殊教育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格局,有力保障了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杭永宝认为,常州融合教育发展面临着地位难提升,政策难落实,认识难转变,资源难保障,队伍难优化等问题。他提出:融合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健全体制机制,“融爱”、“融德”、“融志”、“融教”、“融学”、“融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践行以生为本理念,多方协同联动,聚力发展。 会上,我市教育、编办、发改、民政、财政、人社、卫健、残联等部委相关领导联合上台,开通“常州特教在线”,见证常州融合教育IEP平台的正式上线。大会表彰了我市首批融合教育资源教师、优秀巡回指导教师及相关爱心企事业单位。 我校学生书法、绘画、西点、3D打印、乱针绣、虎头鞋等校本课程作品在大会上得到展示。大会还通过视频、访谈、情景剧、大合唱等形式,展示了我市融合教育开展的背景、进程、发展以及取得的成果。天宁、溧阳等地教育部门代表分享了各自融合教育工作的做法与成绩。 省教育厅基教处、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相关领导,市编办、发改、民政、财政、人社、卫健、残联等部委相关领导,市教育局各处室负责人,市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全体成员以及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市融合教育试点学校代表近5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王可琪) 知识链接: 融合教育是什么? 融合教育指的是一种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并增进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融合教育有时需要整合更多教育资源,并为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有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为什么需要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的出发点是特殊需要儿童和一般人群交流、融合,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对特殊需要儿童的隔离。融合,既要让特殊障碍群体融入社会,也要让社会大众认识了解特殊障碍群体。对于大部分中轻度特殊需要儿童来讲,他们完全可以和普通儿童一样完成学业,融合的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也是融入社会的起点。 融合教育对于普通儿童有什么意义? 融合教育促进了特殊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和社会功能的改善,而对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平等、尊重、接纳、包容的思想,在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相处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善良、友爱、同理心、责任感,为成年后的他们对多元世界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这是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相互成就的“双赢”教育模式。 我市融合教育情况如何? 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持证的适龄入学特殊需要(残疾)学生2072人,在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生486人,占23.46%;送教上门的适龄重残儿童170人,占8.20%;在普通学校(含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的学生1416人,占68.34%。2020年底,全市62个乡镇(街道)已实现所有乡镇(街道)的学前、小学和初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