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课题研究计划,推进课题研究的进程,《基于聋校课标的听障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实践研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们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讨活动。 给听障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是本课题中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现在市场上各种儿童读物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因此本学期老师多次前往新华书店,按低中高年级段分组选择适合学生们阅读的书籍,并且在实践研究中不断进行调整和补充。老师们在选择读物时努力遵循以下原则:学生喜欢而且贴近生活的;读物语言水平略高于学生当前阅读水平的;内容健康有益的;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的,等等。学生只有读自己喜欢的书时,才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这就是托尔斯泰说的“感情的传染”。所以,我们除了推荐书籍之外,还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 这一学期课题组的老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上了三堂阅读指导课,低年级段是王可琪老师执教的一堂《龟兔赛跑》,中年级段是徐小飞老师执教《有趣的历史,生动的故事》,高年级段是沈六一老师执教的“共享一本好书《重返狼群》”。《龟兔赛跑》这个故事选自儿童绘本系列《小米粒读故事》,这一整册书在学生自主阅读中有几个很大的优点:图文结合,帮助理解;视频动画,非常直观;自我检测,评价完善。这节课,王老师抓住低年级孩子的特点,采用非常童趣的语言和活泼的教学方式,把孩子们带进了童话世界。徐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历史故事》这本书,教会同学们如何运用手机扫描书后二维码观看视频解读故事。在共同阅读《大禹治水》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课件、手语视频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共享一本好书《重返狼群》”这节课,沈老师引导学生从作者、序言、电影简介、书评等不同角度关注一本书,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重点围绕略读和精读的方式,进行片段学习,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引发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思考。 经过长达一个学期的探索和研究,本课题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也初见雏形,其一整合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其二重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积累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会更加的注重。阅读评价在原则上采用自评、师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形式也会更加的多样,比如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各种阅读竞赛、布置阅读展板、制作阅读小报等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孩子的内心播下一颗热爱阅读的种子,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优秀作品的熏陶中培养宝贵的精神品质,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研究的步伐还在继续,相信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的步伐会迈得更坚实,研究的水平会更上一层楼!(张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