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日是新学期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芽芽班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这是我的》亲子活动课。 活动的任务非常简单:家长协助孩子一起给新学期的个人专属物品贴上名字标签。不过,小小的活动却蕴含着大大的教育真谛。 活动中,杨华老师向家长提问:“为什么要给孩子的专属物品贴上标签呢?”有家长回答是为了便于孩子区分,同时保护好个人物品。杨华老师娓娓解释,除了便于管理之外,更多地是遵从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随后,杨华老师向家长介绍了幼儿的四个发展关键期:自我意识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占有敏感期、执拗敏感期,从幼儿的发展心理角度帮助家长解读活动的意义,即通过让孩子在新环境中获得很多个人专属物品,提升孩子的掌控感、安全感、归属感和秩序感,从而让小朋友更好地、更快地融入新的班集体。 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解读,家长们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能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养育中。然而除了知其然,还需要能施以然。对于听障儿童家庭而言,在育儿过程中更为直接困扰家长的是语言沟通的问题。因此,活动的第二部分杨华老师手把手地教家长学习孩子的手语名字,并用手语去表达:你喜欢什么?/这是你***的。 有了理念与沟通方法的双项加持,第三部分的贴标签亲子活动水到渠成。家长们积极地与孩子互动,鼓励孩子选择物品、选择位置,并非常郑重地告诉孩子“这是你的。”而孩子们在此过程中,既收获了拥有的快乐,又在家长的协助下认识了环境,有效地缓解了初入学的焦虑与紧张的情绪。 开学第一课,既面向幼儿,也面向家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校合作不只是简单的1+1,只有1+1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才能让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同行者。(杨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