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10月23日,我们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金风瑟瑟,云淡天高,正是晒秋的好时节。 “什么是‘晒秋’?”“‘晒秋’可以晒什么?”“‘晒秋’需要哪些工具?”“东西要晒在什么地方呢?”四年级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晒秋”,体验农家传统习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天气晴朗,果蔬成熟,同学们对“晒秋”充满了疑问和好奇,借此契机,老师开展关于“晒秋”的教学活动,帮助同学们认识“晒秋”,这是农民为过冬准备各种粮食的储存方式,寓意着丰收和圆满。豇豆、花生、桔皮……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瓜果农作物,自己清洗、剥皮、煮熟,忙得不亦乐乎。紧接着,他们将花生、桔皮等平铺在竹匾里,把豇豆挂在衣架上。秋果秋菜晒在金色的秋阳下,晒出了丰收的美景。 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在秋的硕果中收获了神奇、有趣、难忘的经验,帮助他们更直观地认识秋天成熟的农作物和缤纷的果实,感受浓浓的秋意和丰收的喜悦。“今天我洗了花生,剥了桔子,还晒了花生和豇豆,我感觉到农民伯伯很辛苦,以后我要更加珍惜粮食,每天都要光盘。”小赵同学说道。 丰收劳作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场与秋天的美丽邂逅,也是一次特别的收获。“晒秋”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晒秋农俗,体会劳动的快乐,为同学们的成长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吴清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