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的小鱼(化名)同学自进校以来,身上穿着常常引人注意:衣服总是不合身,鞋子也是不合脚的旧成人运动鞋……注意到这个情况后,冯红兵老师专门去了小鱼家走访。 “学校有很大一部分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在这些家庭中,绝大数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孩子,父母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很难顾及孩子的教育。”冯红兵老师说,为此他有针对地对班级里的孩子开展“大家访”。 与小鱼爸爸多次电话沟通后,冯红兵老师和班主任刘老师对小鱼进行了家访。小鱼家住的是一间租居房,租金100元一个月,爷爷租住在旁边房子里。虽然房间不大,但是收拾得井井有条,很温馨。 在家访中冯红兵老师得知,“小鱼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孩子听力障碍,加上家庭贫困,就带着姐姐离开了,回到了老家重组家庭。爸爸也重新组建了家庭,继母对小鱼很好,但前两年继母查出乳腺癌,家里的钱都用来治病了,也没有钱给孩子添置新衣服,小鱼身上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周围老乡给的,有什么就穿什么。” 当得知小鱼在学校吃的午饭,是这个孩子一天中吃得最好的,冯红兵老师心里非常难受:“难怪每次小鱼在学校吃饭都是光盘,有时还会向食堂阿姨要求再添一些饭菜。” 小鱼爸爸每天下午两点左右去上班,有时要到晚上12点才能回来,所以孩子的接送都交给了68岁的爷爷,从居住地到学校9.5公里,爷爷每天骑电动车带他,沿着中吴大道一趟就需要35分钟。由于爷爷岁数大了,眼睛也不是很好,而中吴大道上车流量大,红绿灯多,小鱼爸爸每天都为孩子和老人的安全担心,但是自己却无能为力。 “目前家里是困难些,如果有好心人资助的话,我们也希望学校能考虑一下,不一定是钱,旧衣服也可以。”小鱼的爸爸不好意思地说。 家访结束后,班主任刘老师第一时间买了两个头盔,一个给小鱼,一个给爷爷,每天叮嘱他们一定要戴好头盔。冯红兵老师也悄悄买了几套衣服,放学时送到爷爷手上,希望小鱼每天上学时穿着得体,干净清爽。 “出于路途安全和孩子成长方面考虑,我让家长写了住校申请,向校长汇报了这个孩子的特殊情况后,学校同意安排小鱼住校,每天能吃饱吃好,晚上也有大孩子辅导他学习,同时也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冯红兵老师的帮助下,小鱼住进了学校宿舍。 放学后冯红兵老师都会到宿舍看一看小鱼,给他买一些生活用品和零食。 日前,小鱼专门给冯红兵老师送了一份礼物,是他自己做的一份手工“奖状”,上面工整地写着:亲爱的兵老师:恭喜你荣获“最佳老师奖”! “每种色彩都应该鲜艳,每个花朵都应该盛开,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未来,‘进户大家访’让我们了解每个孩子家庭背后的故事,家校共育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从而得到更好的成长。我们深知,教育的路很长很长,但路的远方,一定有灿烂的阳光!”冯红兵老师说。 本文原载于现代快报
|